无功负荷的多样性:
感性负荷:空调压缩机(功率因数 0.7~0.8)、冰箱(0.6~0.7)等电机类设备,运行时吸收感性无功;
容性负荷:LED 灯具(带电解电容,功率因数 0.9,但产生容性无功)、光伏逆变器(输出有功时可能附带容性无功);
冲击性无功: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充电初期(功率骤升)会产生短时无功冲击(10ms 内无功波动达 2kvar)。
电压质量痛点:
采用单相 H 桥拓扑(替代高压链式结构),IGBT 选用 650V/50A 等级(适配 220V 电网,耐压裕量 3 倍),通过 PWM 调制输出容性 / 感性无功(补偿范围 - 2kvar~+2kvar,覆盖 90% 家庭需求)。
省去高压隔离环节,直接并联在家庭进线端(配电箱内),体积控制在 30cm×20cm×15cm(相当于 2 个电表大小)。
感知层:采用低成本电压互感器(误差≤1%)和分流器(测量电流 0~100A),采样频率 1kHz(满足家用设备响应需求),通过边缘计算模块(如 ESP32 芯片)实时计算无功功率(Q = U×I×sinφ)。
控制算法:简化高压 SVG 的复杂模型,采用 “电压 - 无功单环 PI 控制”(响应时间≤10ms),当检测到功率因数<0.9 或电压偏差>5% 时,立即输出补偿无功(如感性负荷为主时输出容性无功,抵消 sinφ 分量)。
户用光伏消纳:光伏出力随光照变化(如中午 12 点出力 5kW,傍晚降至 0),其逆变器的无功调节能力有限(通常仅 ±10% 额定功率)。补偿装置可跟踪光伏出力波动,当光伏输出有功 P=3kW、无功 Q=-0.5kvar(容性)时,输出 + 0.5kvar 感性无功,维持家庭总无功平衡(Q_total≈0),避免向电网倒送无功(电网通常要求用户侧功率因数≥0.9)。
储能系统联动:与家庭储能电池(如 5kWh 锂电池)配合,当储能充电时(吸收有功),补偿装置同步输出容性无功抵消充电产生的感性无功;放电时则反向调节,确保充电 / 放电全过程功率因数≥0.95。
电动汽车充电:7kW 充电桩在启动瞬间,无功需求可达 3kvar(功率因数 0.75),补偿装置在 10ms 内输出 3kvar 容性无功,将功率因数提升至 0.98,降低进线电流(从 32A 降至 27A),避免空开跳闸(家庭空开通常为 40A)。
家电集群运行:冬季同时运行热泵(3kW)、电暖气(2kW)、充电桩(7kW)时,总无功需求约 5kvar,补偿装置输出 5kvar 容性无功,使进线电流从 45A(无补偿)降至 38A(有补偿),减少线路损耗(P 损 = I²R,降低 30%)。
需求响应:通过电力线载波(PLC)或 4G 模块接收电网指令,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(如 18:00-20:00)主动输出容性无功(提升区域电网功率因数),获得电价补贴(如每 kvar・h 奖励 0.1 元)。
设备保护:稳定电压至 220V±5%,避免电压过低导致电机类设备(如空调压缩机)过热(电压每降低 10%,电机电流增加 12%,损耗增加 25%),延长家电寿命(预计提升 10%~15%)。
成本控制:当前原型机成本约 500 元(高压 SVG 的 1/20),需通过批量生产降至 200 元以内(用户可接受范围);
可靠性:家庭环境存在温湿度波动(-10℃~40℃,湿度 85%),需优化 IGBT 散热(采用自然风冷 + 导热硅胶),确保无故障运行时间≥5 年。
AI 自适应学习:通过记录家庭用电习惯(如工作日 18:00 启动充电桩),提前 1 分钟预补偿(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无功需求),将响应时间从 10ms 降至 5ms;
多户协同补偿:社区级集中补偿装置(容量 50kvar)与户内装置联动,当某户补偿能力不足时,社区装置补充调节,适应高功率集群场景(如多个家庭同时充电)。